狗狗訓練基地能讓狗乖乖聽指令,其中的道理,爸爸媽媽們值得一看
我們開車上路之前,必須經過學習和訓練,經過理論考試和路考,考試合格,拿到駕照,才能上路。
可是我們當上爸媽,卻沒有經過量少學習和訓練,就直接上崗了。
養育孩子是一項很有挑戰的工作。
沒有哪一位爸爸媽媽,天生就知道如何應對養育孩子過程當中碰著的各種問題和挑戰。
尤其是對于初生嬰兒,對于年輕的父母來說,面對一個需要喂養的嬰兒,他們充滿了喜憂參半的情緒,興奮和焦慮。一點一點地撫養孩子,好好教育他,培養人才,這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大挑戰!
要應對這個挑戰,就需要爸爸媽媽經過學習和實踐來把握育兒技能。
從狗狗訓練基地里學到的養育之道。
去參觀一個狗狗訓練基地,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
一般帶狗狗去上課的主人們,最急迫想知道的事情就是如何訓練好狗狗。
而被主人們送去的狗狗,都是主人認為有問題,有壞習慣的狗狗。
主人們希望經過訓練,來改變狗狗的壞習慣,解決狗狗的問題。
結果呢,來到訓練基地以后,發現狗狗訓練班的教練卻很少講如何訓練狗狗,反而講得更多的是如何訓練主人。
訓練狗狗之前,首先要訓練主人。
狗訓練基地的教練要求主人和狗一起上課,要求主人了解狗的習慣,讓主人反復嘗試,盡可能了解狗的思想和行為,要求主人學習如何像狗一樣思考,指導和教導主人如何與狗互動狗學習和成長的方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上課和訓練,那些希望改變狗狗的壞行為、壞習慣的主人們,學得最多的是如何首先改變自己。
當狗狗的主人們的行為習慣發生改變后,隨著對狗狗的想法和行為了解和了解得更多的時候,主人們發現狗狗們的行為習慣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
以前,有“貪食”、“拆屋”、“隨地大便”等壞習慣的狗,能聽懂指令,學會拒絕進食,按指定地點定時排便,并在指定區域內活動。狗的行為和習慣已經朝著主人希望的方向改變了。
要想改變孩子的行為,爸爸媽媽必須首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從狗狗訓練基地里,我們學會了:為了讓狗狗改變壞的行為習慣,我們必須首先改變自己。
而這一觀念能夠應用于所有的人類關系,也包括應用到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爸爸媽媽要學習、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盡可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學習和思考如何用孩子能夠學習和成長的方式與孩子互動。
尤其是當家長發現孩子的一些不適當的、甚至是錯誤的行為和不良習慣時,不要想當然地認為糾正孩子的錯誤就是“糾正”孩子。這種居高臨下的看待孩子的方式忽視了關系改變的一個關鍵原則。
這個關鍵原則就是:要想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你自己。
我們和孩子,就好比兩個人一起舞蹈,要是一個人變換了他的舞步,另外一個人也必須要隨著變換。這個比喻特別適用于我們與孩子的關系。
因為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是我們能夠看得到的,而有些變化是潛移默化的。
爸爸媽媽要仔細觀察,及時了解孩子的變化,并根據孩子的變化做出適當的反應和采取相應的措施。
當發現孩子的行為和習慣發生不好的變化時,比如,當你希望孩子少一些吵鬧,多一些聆聽的時候,爸爸媽媽請記住:首先要做的是檢討自己,然后先從改變自己做起!
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爸爸媽媽不斷學習、檢討和成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在學習和實踐中付出的努力越多,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多,在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快樂、友好和負責任的人方面所做的改變越多,他們就越能與孩子一起成長,學會愛和被愛,學會尊重和遵守規則。
隨著我們爸爸媽媽育兒技能的不斷提高,我們的家庭生活也會充滿更多樂趣,我們和孩子的幸福感、成就感都會顯著加強,這些都會更有利于我們的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