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大勒梗與川東獵犬詳細對比
帕特大勒梗 | 川東獵犬 | |
圖片 | ![]() | ![]() |
英文 | Patterdale Terrier | Chinese Chongqing Dog |
別名 | ||
祖先 | 未知 | 獵犬 |
分布 | 各地 | 各地 |
產地 | 大不列顛 | 四川東部 |
體型 | 小型犬 | 中型犬 |
身高 | 29-30 | 40-45 |
體重 | 5-6 | 20-25 |
壽命 | 10-12 | 10-14 |
價格 | 1000-5000 | 1000-5000 |
原始用途 | 獵兔犬 | 狩獵犬 |
現在用途 | 伴侶犬 | 狩獵犬 觀賞犬 |
量化 |
粘人3 吵鬧3 友善2 掉毛1 美容1 體味1 口水1 服從2 活躍3 耐寒2 耐熱2 精力2 |
粘人3 吵鬧3 友善1 掉毛1 美容1 體味1 口水1 服從3 活躍4 耐寒3 耐熱4 精力1 |
適合人群 | ||
養犬建議 | ||
用戶印象 | ||
整體 | ![]() | ![]() |
毛發 | ![]() | ![]() |
顏色 | ![]() | ![]() |
頭部 | ![]() | ![]() |
眼睛 | ![]() | ![]() |
耳朵 | ![]() | ![]() |
鼻子 | ![]() | |
尾巴 | ![]() | |
胸部 | ![]() | |
頸部 | ![]() | |
前驅 | ![]() | |
后驅 | ![]() | |
品種介紹 | 帕特大勒梗犬,有時稱作黑色兇猛梗犬,是這些犬種中的一種。這是一種精力充沛、不受約束的獵犬,單獨作為捕鼠犬和打獵伴侶犬而繁育。其斗牛犬的血統使它們太兇猛以致不能作為一種與群犬一起工作的獵犬,但它們是極其優秀的挖掘犬,它們愿意攻擊地底下的哺乳動物。 | 川東獵犬又稱鄰水狗,起源于四川東部、川渝交界處。性特別向,勇敢有攻擊性,這跟本身的獵犬背景吻合,對主人極度忠誠。60年代數量不斷減少,直至70年代才被加以保護,并成功地繁殖起來。屬于中華猛犬。 |
物種分布 | 原產地 大不列顛 | 四川東部地區-鄰水縣 |
物種起源 | 起源于:18世紀 起初用途:獵兔;現在用途:伴侶、獵取兔、鼠、狐貍 | 該犬種原產于川東地區多山(俗稱“三山兩槽”)的鄰水縣。該犬種具有狩獵、斗犬、觀賞、看家護院四大功能,為鄰水所獨有,后傳于一山之隔的合川、廣安、華鎣(此前屬于岳池)甚至重慶等地,但在鄰水未引起重視,也沒有保護開發意識,命名權被冠之外名。 明末清初,四川經歷了長達40余年的戰爭,加上瘟疫流行,人口銳減。鄰水當時是十里無人,百里無煙,為避戰亂,幸存者紛紛外遷,到清康熙初年,全縣共有居民百余戶。自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到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鄰水縣竟無知縣 (相當于今縣長職)。當時鄰水全境是滿目荒蕪、群獸出沒。現在的縣城郊外那經常常有老虎傷人。八耳、復盛等到 |
性格特點 | 一直以來,川東犬在民間被用作護院和打獵之用,因此其機警、 | |
生活習性 | 該犬性特別向,勇敢有攻擊性,這跟本身的獵犬背景吻合,對主人極度忠誠,對陌生人強烈的敵意。 | |
生理指標 | 身高:29厘米~30厘米;體重:5公斤~6公斤,體格健壯,類似于斗牛犬的體形 | 體形:中小型犬(分內山犬、外山犬) |
寵物疾病 | 常見疾病:暫無 | 常見疾病:暫無 |
優點缺點 | 其機警、勇敢、沉穩、自信、直率、忠誠的性情得以延續至今。川東犬具有很強的領地觀念,對陌生人會保存一定的警惕性 | |
小圖對比 | ||
其它對比 | 愛斯基摩犬 加那利犬 銀狐犬 紅骨獵浣熊犬 波倫亞犬 川東獵犬 波士頓斗牛犬 丹迪狄蒙梗 哈瓦那犬 湖畔梗 拉薩犬 愛爾蘭軟毛麥色梗 秘魯無毛犬 英國指示犬 荷蘭毛獅 拳師 | 哈利犬 下司犬 加那利犬 阿根廷杜高 比特犬 蒙特內哥羅山獵犬 瑪爾濟斯 奧地利黑褐獵犬 紅骨獵浣熊犬 牛頭梗 挪威獵犬 湖畔梗 金毛 西班牙獵犬 沙皮犬 短毛意大利獵犬 |
返回 | <<帕特大勒梗 | <<川東獵犬 |